第八百三十六章 作战会议与新生意!(1/2)

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

    眼看快要到发起战役的时间,李云龙下令给独立团和新二团发去电报。

    让丁伟和孔捷带着他们的营长来赵家峪召开作战会议。

    丁伟和孔捷早就等着这一天呢,一接到电报,就像是闻到了血腥味的鲨鱼,带上各营长坐上吉普车疾驰而来。

    一路带风。

    “老李,这么大阵势,要大反攻了?”

    孔捷带着他的营长们走进新一团的团部,立马就看到了坐在院子里的一众新二团的营长。

    先让营长们在门外等候,孔捷然后快步走进团部内,迫不及待的看向李云龙询问道。

    在李云龙身边,丁大团子已经先到一步,和李云龙正趴在桌上盯着地图讨论着。

    “老孔,你来了?”

    李云龙抬起头来,微微一笑:

    “没错,总部的命令,咱们这次要动真格了,向太原和正太铁路的鬼子发起反攻!”

    在李云龙身边,站着王德厚、张大彪、邢志国、赵刚和丁伟等人,新一团的几名作战参谋也在那忙碌着。

    一副大战来临的景象,就连空气中都仿佛散发着一股火药味。

    “终于盼到这一天了。”

    孔捷浑身一震,眼睛瞬间瞪大:

    “太好了!”

    话音刚落,孔捷便大踏步向李云龙他们走去,虽然总部的一系列作战命令下达,他心里早有预料,但是听到李云龙亲口承认,孔捷还是忍不住有些激动。

    如今新一团装备了50架飞机,从鬼子的手里夺取了制空权,地面部队不论是兵力和火力,都远超山西的日军。

    孔捷早有预料,最多6月份,八路军就要向鬼子发起大反攻。

    但是他没有想到这一天来的这么快。

    但孔捷仔细一想,又觉得有些合理。

    6月份发起大反攻,八路军的准备肯定要充分一些,但这段时间鬼子肯定也准备更加充分。

    毕竟眼下山西乃至整个华北的局势,只要不是傻子,明眼人都能看得清楚。

    八路军早晚会向鬼子发起大反攻。

    要是以前,日军3万多主力精锐和2万多伪军,向冀中军区发起扫荡作战,冀中军区得损失十分惨重。

    但是自从冀中军区实力有所加强,以及90架飞机的空中支援,使得鬼子的扫荡才刚开始就结束了。

    鬼子继续扫荡下去,鬼子的后勤补给线被切断,在八路军空中支援和地面部队的配合下,鬼子早晚会被全歼。

    从冀中军区的这次反扫荡来看,八路军的作战实力,已经是今非昔比。

    不仅是外界一片哗然,就连八路军内部的很多人都没料到,八路军的作战实力如此之强。

    八路军有自己的空军部队之后,战斗力直接上涨一大截!

    “什么时候开始大反攻?”孔捷询问道,“这次又是老李你担任前敌总指挥吧?”

    “没错,是我。”李云龙看着孔捷,“老孔,你们团现在有多少人马了?老丁那个新二团,可是超过2万人了。”

    “老丁,你小子不赖啊,不声不响的发了大财。”

    孔捷看向丁伟,先是语气诧异,随即嘿嘿一笑:

    “我们团也有2万1千多号人,足足18个营,这次我带来了18个营长。”

    “我就说嘛。”丁伟嘴角一撇,“你老孔也不是省油的灯。”

    新一团换了装备之后,李云龙给了丁伟和孔捷,各1万人的美式装备,足够他俩把部队扩编到3万多人。

    最多再过三个月的时间,独立团和新二团就都能扩编到超过3万人的主力。

    粮食管够,美式装备管够,地盘足够大,甚至都不用宣传,老百姓的参军热情都是极其高涨。新笔趣阁

    还怕招不到兵?

    眼下新州盆地以北都是八路军的地盘,新一团甚至有十几个县的地盘,兵源问题已经得到解决。

    李云龙早就算清楚了,新二团和独立团各都是2万多人,新一团的主力有5万多号人。

    此次进攻正太铁路和太原,晋西北能出兵8万多号人。

    剩下的部队要防守大同和晋西北老家。

    在上个月中旬,李云龙从晋东南开会回晋西北之后,总部就已经给八路军的各部队,包括晋察冀军区、129、和120师,晋西北军区下达了《战役预备命令》。

    同时上报YA。

    虽然总部那边还没有正式成立晋西北军区。

    但是为了方便指挥和称呼,总部那边将晋西北三个团统称为晋西北军区。

    《战役预备命令》在分析了国内外形势的变化之后,规定直接参加大反攻作战的总兵力应该不少于30万人。

    要求晋西北军区派出7万人,要求晋察冀军区派出20个团,第129师派出20万人,第120师派出至少10个团。

    总部直属各大口径重炮旅、榴弹炮旅、喀秋莎火箭炮团和山炮旅,以及工兵部队也参战。

    鬼子向冀中军区发起五一大扫荡,以及第二批飞行学员开着飞机回杨村机场之后,总部下达了《战役行动命令》,确定了战役部署和作战地域。

  -->>

本章未完,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

章节目录